让生活越“便”越美

发布于 2023-07-27 21:26:41 来源 : 东方烟草报

近年来,电商巨头纷纷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发力,积极对接消费者更为个性化、多元化、便利化的品质消费需求。


(资料图)

以此为基础,不少电商玩家遵循着“到社区去、到消费者身边去”的近场逻辑,持续深化“放心点、准时达”配送服务,进一步助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让社区生活圈变成居民的“幸福圈”。

“近场”意味着离社区消费者更近,也更能第一时间对接一些高频、随机、即时性的需求。

电商企业的“近场”线路,主要有两条。

一条,是自营模式。有的企业通过Mini店、专营店、折扣店等形式打造植根社区的前沿阵地,有的则通过前置仓或店仓一体的经营形式,主攻社区线上零售需求。依托在本地布局的直采基地、物流中转站、中转仓等基础设施,自营模式能够为社区消费者提供新鲜优质商品。与此同时,还能基本满足社区居民24小时消费需求,填补部分社区零售店打烊后的服务空窗期。

另一条,是与社区零售业态合作的营销模式。电商企业或搭建平台,依托自身数字化系统及大数据应用能力,作为信息中心为社区各类零售店整合调配客户资源;或与社区零售业态深度协同,以其店内空间作为“前哨战”“中转仓”。社区团购,便是其中一种运营模式。

前一种合作形式由社区零售店组织货源而后一种则由平台自主调配货源,不管哪一种形式,都能高效利用电商企业的数字化优势与社区零售店与社区居民多年来建立起的互信关系,为便捷生活再添砝码。

值得注意的是,电商企业的“近场”之旅并非坦途,受限于房租、场地、社区居民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近场电商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商品品类不够丰富,主要集中在生鲜、百货、日用食杂等商品上,相较货架电商,在价格和SKU(库存量单位)丰富度等方面均无优势,全面对接社区居民生活所需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如果说近场将电商企业的服务触角延伸到一刻钟生活圈以内,那么即时零售业务,则进一步打通了商品和服务到家的“最后一米”。

为解决线下供给无法满足线上年轻用户需求而导致的“供需错配”问题,一些电商平台通过早期布局,建立了有着良好基础的配送团队,打造了合理的骑手成长发展体系,因而可以实现从本地仓库—社区中转站/前置仓—分拣—配送的全自营链条服务,不仅能够降低履约成本,还能保证服务质量。

不具备自营配送能力的电商企业,有的通过与物流配送企业合作或是干脆直接持股,补齐即时配送环节短板;有的则直接将分拣、配送等业务交予第三方平台,采用“众包拣货”“众包配送”等形式,利用第三方力量完成分拣、配送,摊薄经营成本。

不管采用何种形式,即时配送模式都满足了社区居民“手指一点就到家”的消费需求,让一刻钟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成为可能。

实际上,在助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过程中,电商企业即时配送的不仅有商品,还有服务。

——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生活圈便民地图,在地图上动态收录便民商业网点,并通过APP同步向消费者展示。

——提供线上缴费等便民服务,家政保洁、家电清洗、洗衣洗鞋等到家服务,为消费者带去便利与实惠兼得的社区生活购物体验。

——对App进行适老化改造,推出“长辈模式”,开通“点外卖、逛超市、去买菜、去买药”等频道,提升老年人幸福感。为视障人士定制专属“免单”活动,开通无障碍阅读模式。

——针对社区零售店“选货难、管货难、拣货难、送货难”等普遍问题,通过合作帮助其了解即时零售,助力商家数字化转型升级,满足居民即时消费需求。

总体来看,电商企业入局社区,能把更多“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进一步丰富居民的选择,让他们的生活越“便”越美。

关键词: